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電池板生產線。河南日報資料圖片
支柱產業名片
襄城縣強化創新驅動、堅持“項目為王”,在硅碳新材料產業領域集聚了平煤隆基、硅烷科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上下游企業,2022年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億元。
昔日煤炭產業“一家獨大”的襄城縣,近年來走好綠色發展之路,使縣域主導產業實現了從最初的煤炭“黑色經濟”到煤化工“循環經濟”、再到硅碳新材料“綠色經濟”的蝶變。就推動硅碳新材料產業發展,記者采訪了襄城縣委書記范耀江。
記者:硅碳新材料產業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襄城重要支柱產業的?
范耀江:襄城縣煤炭資源豐富,儲量達20.5億噸,蘊藏高熱值煤層氣290億立方米。長期以來,襄城縣工業以煤炭開采、洗煤、煉焦為主,處于產業鏈、價值鏈、供應鏈的最低端,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機遇性、競爭性、重塑性變革中,隨時面臨“出局”風險。面對上述問題,襄城縣主動求變,把發展硅碳新材料產業作為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,大力實施換道領跑戰略,高位嫁接硅碳新材料產業,形成覆蓋高純硅烷、硅基負極材料等產品的硅材料產業鏈,以及覆蓋針狀焦、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等產品的碳材料產業鏈。在此基礎上,加快聚鏈成群,全力打造千億級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。2022年,全縣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億元,被納入河南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,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。
產業發展壯大,離不開創新的力量。襄城縣強主體、建平臺、引人才,突出“高精尖缺”導向,建成省市級創新平臺28家,重點實驗室4個,引進清華、北大等名院大所的高端人才團隊,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記者:襄城縣是如何營造一流環境、推動產業鏈發展的?
范耀江:襄城縣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“一號工程”,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行動,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加強服務,以營商環境高質量助推產業發展高質量。針對企業在襄投資項目,實行“并聯審批+容缺辦理”的模式,全面推行“告知承諾制”,以項目建設的快速度,實現產出效益的加速度。許昌安彩年產4800萬平方米光伏輕質基板項目建設周期僅11個月,創造了國內同類項目建設的最快速度。
記者:在加快硅碳新材料產業發展方面,襄城有哪些新謀劃?
范耀江:襄城縣高標準編制了千億級硅碳新材料產業園發展規劃,計劃到“十四五”末,建成主導產業鮮明、競爭優勢明顯的千億級產業集群,成為我省打造材料強省的重要戰略支點。
按照硅碳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規劃,未來兩年,襄城縣將推進硅烷科技半導體硅材料、高純硅烷產能分別提升至2000噸、2萬噸,天目先導納米硅基負極材料產能提升至6萬噸;接續實施平煤隆基12GW重大技改等項目,加快建設30GW太陽能電池片“超級工廠”,打造全國單體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;謀劃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園等氫能和儲能產業項目,搶占未來產業賽道。( 記者 王平)
專家點評
以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
省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、許昌學院院長助理兼發展規劃處處長吳國璽
資源型城市如何實現成功轉型?襄城縣無疑是一個成功范例。點煤成“金”、由“黑”到“綠”的蝶變背后,是結合實際、找準路子,是優化環境、強化保障,而最關鍵的因素,是牢牢抓住創新這個第一動力,以創新驅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。
創新,是一道難寫難答、常寫常新的課題?!半y”在選好發力點的眼光,“新”在與時俱進的迫切。唯有堅定不移地發力創新,不斷提升新質生產力,才能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領跑。(記者 王平 整理)
責任編輯:郭栩汝